遇到跛足人,跟随而不是超越,或许这就是慈悲。

跛足行走在一位跛足行走者的后面,一路我选择了默默的慢慢的跟在他后面,而不是超过他。带给我的是一种平静而不是上班要迟到的焦急。

这种突然间的想法与收获来自于纪柏伦的《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的第二次。

第一次,当她本可进取时,我却看到她故作谦卑。

第二次,当她立于残疾者跟前时,我却看到她跛足行路。

第三次,当她要在难易之间抉择时,我却看到她选择了容易。

第四次,当她犯了错时,却借由他人也会犯错来安慰自己。

第五次,当她因软弱而忍让时,却归结为一种坚忍。

第六次,当她轻视一张丑陋的脸孔时,却不知那也是她自身的一种面具。

第七次,当她唱起颂歌时,却将它视作一种美德。

纪伯伦,《先知》,爱。

纪伯伦,先知,爱一觉醒来听了一首歌曲,便有了一个念头,翻看当时阅读纪伯伦的《先知》做的笔记,有些糊涂的明白了。

爱从未来过,也从未走开,我们也许都太过渺小,以至于常说的爱是否可以理解成一种欲望与自私的体现?

那么纪伯伦所说的又是一种什么状态的爱?也许是一种看透了欲望,而不欲求的爱。两个人许以承诺,是想以自己希望的方式付出,同时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得到回报,而将诺言付之于行动的时候,却要问问自己,是全然的付出,还是为了自私的回报?抑或是对不履行诺言造成的后果无法接受,而不得不做?

纪伯伦所说的全然的赠予

纪伯伦的赠予尚无法理解纪伯伦的全然的赠予,今天机缘巧合的送给素未谋面的小伙伴一束花,她开心所以我也开心了。分享我对赠予、帮助的看法。

1. 首先,不求回报,如果真要回报,回报就是你能做这件事情。

2. 感谢对方,是有了他们,你才可以去做这件事情。

3. 不纠结结果,心怀善意力所能及的去做一些事情,但是会有什么结果,就顺其自然,因为我控制不了。

4. 追寻内心的平静,无需做给别人看。

《先知》孩子。

先知-孩子_1从纪伯伦的「先知」中孩子的章节,我读到的却是生命的平等。每个人都是对生命有所渴望的儿女。

===摘抄部分原文===

你们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

他们本是对生命有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凭借你来到世上却并非源自于你。

尽管他们会陪伴着你们,但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予他们爱,却不能把思想强加给他们。

因为他们也拥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能让他们安身立命,却无法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安置。

先知-孩子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