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会痛,才算长大》

心会痛,才算长大_1《心会痛,才算长大》抱着反鸡汤的态度去速读了一下。发现鸡汤不多,安利不少。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可以吸收一下。

书中对于“心会痛”解读的不错,当我们还会以他人的痛为痛时,痛就升华为可以洁净灵魂的悲悯。

另一点是"施与受均平等而快乐"。正如纪伯伦从受惠者角度所说:“至于受惠者,你们的确都是受施之人。请勿背负报恩的重负,以免给自己和施与者都置上枷锁。不如和施与者以及他们的馈赠一同飞翔。”

再读到书中的“暴力公益”,深有体会。以前在还算信任的公益平台捐赠,到后来其大张旗鼓的宣传捐赠结果,以捐款额为指标,之后还可以各人认领捐款多少。继而我主观狭隘的看到了其“鼓噪”的宣传,就放弃捐赠了。

不过公益平台对自己的定位尚还准确,仅仅是“公益”,而非“慈善”。话说回来,“在德行可以独立行走之前,被虚荣心拉着走。”也算是被动的成长吧。

 

宁静致远至于自己,尚未达到纪伯伦所说的“在未被提及时的体贴的施与,则更胜一筹。”的境界。现在,我倒是会在地铁站等某处,以双倍的价格,随喜的默默的买一副有需要的人的字画,然后一句加油,一走了之。

 

 

 

 

继续阅读

《浮生归宿》

浮生归宿_1灵魂之旅II《浮生归宿》。

结合第一本《灵魂之旅》来看,《灵》更像是主说论点,《浮》主讲论据。

文中最感兴趣的一点是:统一体。统一体创造新的灵魂,是许多个“一”。这让我想到了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灵魂世界的“一”与道家的一,在感觉上颇有些类似。二者结合来看,也许会是这样的,道创造了一。然后由一负责创造了天地人及万物(这些并不是由道创造的)。

继续阅读

《灵魂之旅》

灵魂之旅_1《灵魂之旅》讲述了灵魂修行的故事。人世太苦,灵魂投胎到肉身后,肉身就是为了让灵魂精进,才会有一系列磨练甚至磨难产生。

书中很好的一个例子,一个灵魂上一世故意选择了双腿残疾的肉身,原因是因为灵魂要修行自己的定力,安静的在固定的某处,做一些事。

此书不是宗教,亦非科学,以一个催眠师在和患者沟通的对话中,总结出来的灵魂世界。涉及自我,本我,转世,投胎,分身,进步,因果,返回灵界,灵魂轮回的过程,以及灵魂的各个阶段。

本书值得一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今生今世。

继续阅读

遇到跛足人,跟随而不是超越,或许这就是慈悲。

跛足行走在一位跛足行走者的后面,一路我选择了默默的慢慢的跟在他后面,而不是超过他。带给我的是一种平静而不是上班要迟到的焦急。

这种突然间的想法与收获来自于纪柏伦的《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的第二次。

第一次,当她本可进取时,我却看到她故作谦卑。

第二次,当她立于残疾者跟前时,我却看到她跛足行路。

第三次,当她要在难易之间抉择时,我却看到她选择了容易。

第四次,当她犯了错时,却借由他人也会犯错来安慰自己。

第五次,当她因软弱而忍让时,却归结为一种坚忍。

第六次,当她轻视一张丑陋的脸孔时,却不知那也是她自身的一种面具。

第七次,当她唱起颂歌时,却将它视作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