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感
《萨迦格言》
《萨迦格言》从形式上与纪伯伦的《先知》、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还有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录》类似,以警句的方式劝世。读得多了,未免有些乏味,大多是换汤不换药。即便如此,读到一些句子,仍会振聋发聩。原因有二:其一,知道了不知道的;其二,已知道的再次敲击。细说其二,终究是以前仅仅是知道,就放在了一边,并未行之,此时才会再次受到敲击。终究还是要知行合一,才不妄读书一场。再谈“知行合一”也有了新的解释:知是行的体,行是知的用,知行互为阴阳且无次序,缺一不可,阴阳合阖即可合一。而“一”也不再是数量上的“二”简单的合成为“一”,这个“一”更接近于道生一中的那个“一”,也就是更接近于道。也就有了知道,做到,得到,乃至于得道。
《易经中的生命密码》
《易经中的生命密码》,以易经为始说阴阳,继而配合五行讲风水,配合五脏讲健康,配合五运讲运程,配合五藏讲长生。又根据道家讲得道,依照佛家讲明心见性。从术到法到道,均有所浅涉,做为全面的入门书还是不错的,各方面都有了概念。看过烧脑的悬疑的书和电影,和易经比起来都不算什么。越来越觉得,最烧脑的不是逻辑,而是规律。
《驴得水》
《驴得水》一部“喜”不知从何而来的喜剧,喜的外衣下,藏着卖女求全,逼良为娼,倒打一耙,无可奈何,啼笑皆非以及等等。有意思的是,影中借用孙公的“三民”小学,写出了现时畸形的社会现状,以及畸形的价值观。或许在现在的社会,才会有现在的影片。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杀手不想真的杀人,只是想借着敢于杀人来证明一些事情。所以,杀手张扬的将自己的杀人计划广而告之,希望有人来阻止他们的行为。恰恰,不喜欢死者的,希望他被杀;了解杀手的,认为这是个玩笑;有能力阻止的,被其他事情牵绊……最后,孪生兄弟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在纠结的心理活动中杀了人。表面上,任何一个人只要不按照书中的情节发展,被杀者就可以免于一死。再者来看,即便免于一死,被害者还会以另外的一种方式了结,或者被了结。
《论自愿为奴》
《论自愿为奴》更像是一篇宣言。全文的观点就是:“奴隶们,统治者的权利与财富,都是你们赋予的。他们剥削了你100元,再分给你1元,你们便会感恩戴德并俯首称臣。而你数以亿计的奴隶们,却懦弱到不敢去反抗一个统治者。”是的,统治者定下了一系列的规矩,告诉奴隶们,要遵从他的“法”和他的“理”,世代相袭,后人便忘记了:“统治者也是人而不是神。”他的人性在于,和奴隶们一样,两个肩膀扛一个头。他的神性在于,奴隶们赋予了他统治与压迫的权利,让他来压迫自己,并且认为他是不可战胜的。漫漫的历史变迁中,奴隶们的子子孙孙就习惯了自己奴隶的身份。认为臣服是理所当然。
简短的宣言,从多个方面表达了这一个思想,很具备鼓舞和煽动性。如若落到实处,感觉作者又什么都没有说。如何冲破奴隶的枷锁,或许作者在这个漩涡里也不得而知。
反观其上,作者向往的或许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吧。山长青,水慢流,花来香,人自足……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并非心理学书籍,而是解释了“群体”这一再普通不过的社会活动的特点。“在由个体组成群体中,群体的智力不会高出个体的智力。群体可以愚蠢、犯罪,也可以英勇、慷慨。但支配他们的,不再有理性辨识,而是冲动。”是作者给群体下的定论。这当然可以解释身边的很多现象,比如之前反日游行中,有人砸车砸店打人,这个人在平时是不会不敢这么做的,因为他知道是在犯罪。但是在群体中,他却这么做了,因为冲动支配了他,有一呼百应的口号,这么做不再是犯罪,而是高尚的爱国。再或者恐怖袭击中的人肉炸弹,他们是英勇的,他们处于个体时,亦不敢牺牲自己炸毁他人。
但是,从诸多的社会现象中,得出这个结论,即便作者从诸多方面解释了群体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也还是觉得会缺少了些类似逻辑推理的基础。这就像臭大街了的星座学说,会被冠以心理暗示之嫌。作者或许也在用大量的例子加以心理暗示,来证明着自己的观点。
所以说,即使有一万个现象都符合作者所述,也要保留着一丝清醒,或许群体也有例外,只是还没发现……
《乌合之众》之前言
科学,只是一个谎言。不光科学如此,任何表达出来的,均是“谎言”。将一种谎言信以为真的一群人,就构成特群体、社会、信徒等等。所以人以群分,有了喜好与厌恶。而这本书所说的,亦是谎言,只有相信某些最基本的谎言,更高层的谎言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才会成立。上述的这段文字,同样是谎言。
《这片海》
《这片海》
日复一日,总是这片海。
她,带走了昨日的海水,
她又带来了今天的海水。
在我眼中,仍是这片海。
我无法分辨,每滴海水来自哪个大洋,
我也不懂,它们说着明天将去向哪里。
在我心里,她已非昨日的那片海。
她不在这里,因海水已不在。
她还在这里,因海水从未脱离她的怀抱。
海之大,可纳百川。
水之柔,可润万物。
她无所不在,亦从未存在。
海德,2016年10月6日,巴厘岛。
幽伤的半只长丘。
幽苑靡深,深几许。
慢尝美味,味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