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

雪夜,似乎比平时更亮一些。

洁白的雪,映衬着并不皎洁的月光,给大地披上了银装。

是不是说,当人类不再赤身裸体的那一刻,

心也如今晚的月亮,并不皎洁。

而光鲜的外衣,却映衬出五彩的人生。

最后,指向月亮的手指,终究难以到达光明。

游戏人间。

游戏的两个关键字,简单和虚幻。

简单:可以很简单的完成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情。

虚幻:不切实际。

所以,游戏很受欢迎,尤其是空虚之人。

游戏,构建了另一个社会,而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同样在做着游戏。

或许,这大概才是“游戏人间”的本意。

选择。

选择与不选择,是一个问题。

选择了不选择,是一个问题。

不选择选择,还是一个问题。

所以,无所谓选择与不选择,也就没有了选不选择。

选择,可以是不选择。不选择,也可以是选择。

最终,还是没能解答第一句话的问题。

因为一颗,飘荡在世俗的心,孤独。

习惯。

习惯了老父亲每天问我什么时间到家,要不要洗澡、带饭。

今天加班后,给他发了条微信,没有回复。然后进到家门,也没有像往常一样的出来,不禁琢磨,不会出了什么事情吧?

知道听到他的鼾声,才为老两口儿踏实下来。

家人的爱与关心,很平淡,很真。

落笔无悔。

相对于电子日记,更喜欢用笔和纸写出来。

因为,它给了人们一次落笔无悔的机会。

写出的每个字,就像过完的每一秒,无悔,也不能悔。

现如今,信息的电子化,反而提供了可以随意抹去的,可以随意后悔的机会。

而使用电子化的人们,也在电子信息的海洋里,肆意妄为。

“善”与“恶”的不休之争。

“人的心里都有两条狗,一条善,一条恶。你喂养善狗,它强大了就会打败恶狗,反之亦然。”

———摘自《回家之旅》,茹阿达纳特·斯瓦米

>>>>>>>

2014年读过了这本书,现在对于善与恶,有了新的想法:

1. 或许(在人的范畴中)不存在彻底的打败,“善”与“恶”(可以理解为任何对立的,比如好和坏,喜和怒,男和女等等)都是永远存在的,谁也无法彻底打败对方。

2. 喂养了“善”,善强大了,打败了现在的恶。然后会有比此时的善更强大的恶出现,所以善无终善,始终要保持着正念、正语、正视、正思、才能正精进,一步步完善自己的“善”,最后修成正(证)果。

3. 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恰恰说明了这个规律。

4. 喂养“善”很难,但是“恶”作恶起来很容易。这就大概说明了“人之初,性本善”,“不忘初心”,“返璞归真(初)”的意义了。

5. 以上只是总结,得出总结的过程,只有自己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