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年的风啊,吹过。
千万年的水啊,流过。
大自然的造化啊,赐予雅丹做了这无人区的主人。
它们高大、雄壮,千万年从不曾改变自己的模样,屹立于此。
风沙残酷的刻画着它们的面庞,再过千万年,它们也终将尘归尘,土归土,归于终极的虚无。
再过上万万年,它们或许又以一种新的方式,出现在新的物种面前,迎接着新的客人。
千万年的风啊,吹过。
千万年的水啊,流过。
大自然的造化啊,赐予雅丹做了这无人区的主人。
它们高大、雄壮,千万年从不曾改变自己的模样,屹立于此。
风沙残酷的刻画着它们的面庞,再过千万年,它们也终将尘归尘,土归土,归于终极的虚无。
再过上万万年,它们或许又以一种新的方式,出现在新的物种面前,迎接着新的客人。
漫漫黄沙步步尘,
只身西行及关门。
谁人劝我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如流水般的七彩,在山间流淌,好似七仙女下凡,便舍不得离开,于是化作了山的七彩丹霞,日夜守候。从此,天上少了七位仙女,地上多了七彩丹霞。
这七彩丹霞,又像人的七情,这七彩之间的交叉,就成了人的六欲。
七情与六欲的纠缠,看上去是那么的绚烂夺目。可是它又如一座大山,压着人们无法翻身。
这七彩丹霞,还似……
晨读纪伯伦和玛丽的书信之间,除了对彼此的爱恋,更有相互的进步。或许一份感情中有你侬我侬很好,若能在此基础之上,一起学习进步和成就,就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了。
最真挚的情感朴实无暇,无须修饰。但如若动了真情,又怎么会忍心让如此的真挚赤裸裸的暴露在外?加上浪漫的文字,让真挚加以绽放开花,是一桩美事。
人与万物之间情感的交流,如果不局限于在不在、好不好、吃了么、喝起来、在乎你这种简单粗暴的表白,而是像纪伯伦的《蓝色火焰》书信集一般浪漫,或许会是情感的丰富,乃至修养的提高。
点燃一支烟,
燃烧它的同时,也燃烧了自己。
有的人品尝到了雄劲或温柔,
有的人品尝到了清凉或炙热,
有的人品尝到了诗情或画意。
在失意人的手中,它是解药。
在创作人的手中,它是灵感。
在临死人的手中,它是留恋。
点燃一支烟,
你的感受,就是你的当下的享受。
做一片云朵,去浪迹天涯。
昨日,飘到西方,看见了夕阳晚霞。
明天,游至东方,沐浴着旭日朝阳。
风儿,给予我行走的力量。
雨啊,是我的伙伴,
我的心情就是我的阴晴,不定。
人们看到我的样子,洁白无瑕。
迎着光的方向,我是五彩祥云。
我默默的行走,走过每一个角落,
见过各种的人,和他们的喜怒哀乐。
他们把自己装扮得,或是高大,或是缤纷,或是圣者,或是文绅。
却从不肯卸下,看到自己的本真。
我默默的行走,走过每一个角落,
见过各种的人,和他们的挥霍。
他们挥霍着,或是青春,或是金钱,或是信任,或是美色。
却从不肯挥霍,那生来自由的精神。
我默默的行走,走过每一个角落。
夜幕降临,已不见形形色色,
黑暗笼罩着我,内心更加清明。
我不属于这个世界,
也不属于任何空间。
我浪迹的步伐是天涯,
天涯也是我浪迹的步伐。
我就是自己的天涯。
情真意切的书信,与一个520的红包之间,隔着不止是100年的时间,也不是介质的改变,还有对爱情的认识,共鸣,和庄严。
《国学与人生》一书,以两条主线对国学的主要脉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一是文学脉络,四书五经。二是宗教脉络,儒释道。对于由儒家孔孟衍生出的墨、法、荀,还有朱熹和王阳明的学说也附带了对比性的介绍和分析。
跨越儒释道及各派学说,如下总结仍可作为现在修身齐家的帮助及准则:简以及道,明以悟性,弱以无为,仁以处世,义以行事,诚以发心,俭以至乐,知行合“一”以至圣。
若真如孔夫子所说的“礼敬鬼神而无谄媚之心”,现如今形形色色的香客,便不会叨扰了观宇的清净。也不会有用拜佛时双手合十的香客,出现在道观,闹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