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之一

Edited with ProCCD XS3

理想很麻烦,
现实太肤浅,
我的理想与现实之间,
隔着一个朦胧的山川。

理想很灿烂,
现实却不堪,
我的理想与现实之间,
隔着十个踮起的脚尖。

理想愈丰满,
现实越骨干,
我的理想与现实之间,
隔着百个贪得又无厌。

理想在天边,
现实太平凡,
我的理想与现实之间,
隔着千个心有些不甘。

理想是天上的月亮,
照着地上的六便士,
我的理想与现实,
只隔着我的一念之间。

似乎理想与现实不可兼得,
但对理想的执着,
让我成长的更加勇敢。
回头看,
我所追求的理想,
正从我所不堪的现实中,
孕育出新的萌芽。
告诉我,
头顶着理想,脚踩着现实,
现在的现在,由自己承担。
未来的未来,由现在入殓。

而最后,
我或我的灵魂,
终将成为天上那一抹高贵的紫色,
游荡着,
不再坠落人间……

海德
2023/11/14

《生命如歌》

听着凤飞飞的追梦人,倒着时差睡不着,听着听着,听出了《生命如歌》

时光像一首歌,
歌声响起,击中了心里,单曲循环。
时光往复,日升又月落,亦是如此。

时光又不是一首歌,
歌曲可以倒带,选择从某一时刻,重新开始。
时光不能倒流,它像奔腾的大河,永不回头。

每一首歌曲,有它的主旋律,或是激昂,或是悠扬,或是快乐,或是悲伤。
每一段时光,也有它的诉说,或是喜悦,或是忧愁,或是欢聚,或是离殇。

而一段段时光,组成了生命的长河。
时光在长河中,鸣奏着一曲喜怒哀乐的交响乐……

海德@19年6月末

毛里求斯的山。

每到一个地方,总会养成一个短暂的习惯,每早在酒店的天台喝上一杯黑咖啡,吹着毛里求斯的风,看着对面的山,在想,所谓看山还是山,不太好理解。如果把山换成了人,就好理解的多了。见人还是人,不因高矮胖瘦品头论足,也不因黑白美丑而起贪厌之心,人就是那个“人”。再配合心理学所讲,如果说一个人身材高挑面白如玉,看得心花怒放,那么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华表大柱子也是身材高挑面白如玉,未必同样心花怒放。所以,心花怒放的到底是什么呢?一颗心面对大千世界自有如如不动,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可是我仍愿红尘加身,饮酒作乐……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Baby,外面的世界有精彩,有无奈。少了父母的陪伴,多了自己的坚强。离别了孩子们之前,给他们买了些纸尿裤,又悄悄的在他们的床头放上了中国结……有缘,江湖再见……就在离别之时,昨天去世了一个出生不到10天的baby,今天紧接着又送来了一个新的弃婴……非洲的弃婴问题,hope house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即使hope house在非洲遍地开花,也只是让非洲的男女可以更疯狂的乱搞,更疯狂的生,更疯狂的抛弃。这个似乎和欧洲的难民问题有些类似,一味的收留,也解决不了产生难民的问题……

奶爸日记3:多动症。

宝宝们开始会走会跑会说话,就从小祖宗变成了熊孩子!这个时候吃饭可以自己了,便便也可以自己解决了,但是拉完了只会撅着屁股等着擦……这个阶段的娃,劲儿开始越来越大了,是真特么的皮!见着什么抓什么,第一天做报道,和他们玩耍了下,一个拽手表,一个撸戒指,一个扽手链儿,一个揪项链儿,还有掏钱包,拽头发的等等,还可以抱着你的腿,把鼻涕蹭到短裤上……以至于第二天果断身上什么都不带,干干净净的做义工去了……和他们最喜欢玩儿的游戏是,左手抱一个熊孩子,右手抱一个熊孩子,然后蹲下,起来,再蹲下,再起来,活生生的人肉过山车……短短几天,体验了宝宝成长的三个阶段,才知道了一点点养大一个宝宝的辛苦……

肯尼亚的奶爸日记2:小祖宗。

所谓小祖宗,大概就是断奶之后还不会走满地爬的这些娃了,他们开始不喝纯奶粉了,用碗盛一些香蕉、奶、土豆做成的稀烂的糊糊的流食,也可以喂他们喝水了。饿了哭的贼啦响,抱起来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一边儿看着别的宝宝一边儿哭,喂进去一口费牛鼻子,还得防着多动症的小祖宗把碗打到地上去。护士喂完了三个,自己还没喂完一个,喂完了一个腰酸背疼,果断放弃……出来放个风儿满地乱滚,一个没留神从地上捡个果核放嘴里,吃的嘴里直流血。这个时候儿的宝宝应该是最黏人的,抱起来就放不下,一放下去就娃娃的哭,后来找到门道儿了,得趁着宝宝嘬手的时候,放下去,就不会哭了……总之,小祖宗是最费神的一个阶段了……

继续阅读

肯尼亚的奶爸日记1:奶娃。

奶爸日记:这几天奶过了不少娃,每个娃都有他的脾气,有的好伺候,有的真急人,图1的娃叫Jacob,我的奶娃生涯,就是从他开始下手的,当我走进屋子的时候,就听他和Diana嗷嗷的哭,分明是饿了,于是护士问我,你来奶他如何?于是小Jacob就成了小白鼠儿,Jacob饿的时候嗷嗷的哭,但是只要一抱起来,就顿时不哭了,喂饱了自己就会乖乖的睡觉,别的宝宝哭也吵不醒他。图2的娃叫Diana,这个宝小小的年纪睡觉已经打起了小咕噜……Diana喂完奶,必须要抱着,再轻轻拍着,就能很快的入睡,然后再轻轻的把他放在床上去,小不点儿已经能听懂了一些话,和他说smiling,他就会自动微笑。图3的最小的baby叫Jeremy,我到hope house的第一天报道,他也是刚到这里的小宝宝,医院给送到这里的时候,他才出生三天,妈妈生下了他就直接闪人了,很可惜,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七天的时候,因为黄疸病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惋惜之余,更多的是无奈。图4的baby是Bahati,她是这里最能吃的,一次能喝一瓶奶,一天喝个两三瓶儿,喝完了怎么哄都不睡,还要眼巴巴的看着别的宝宝喝奶,越看越馋,然后馋的就会闹的其他宝宝也不消停。图5的娃叫Urban,想让他笑很简单,只要用手指轻轻碰他的小脸蛋儿,就会很开心的笑。图6的女娃叫Manon,她总是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喂饱了奶,就会发出她特有的“伊伊”的满足声儿。图7的女娃叫Grace,她是这里面最安静的,即使饿了也就只哭两声儿,还是睡的最沉的,以至于有一次就剩她没喝奶了,怎么叫都叫不醒,只能抱着熟睡的她,把奶嘴儿放进去,一边儿睡醒还能一边儿喝奶……和宝宝们厮守了五天,从抱娃,戴围嘴儿,喂奶,喂奶后还要立起来拍后背,到担心他们喝不饱,喝撑了,又担心喝呛到,喝吐奶……做为奶爸,可能不甚合格。做为人子,才开始有些明白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继续阅读

乌干达印象。

乌干达相较于其他非洲国家,算是现代化一些的了,平整的道路,高尔夫俱乐部,遍地的赌场。就是交通仍然是堵的像一坨……当地人缺少了一些埃塞和索马里兰的热情,但是又觉得彬彬有礼一些。不能错过的是当地的Makerere大学,傍晚赶上了学生们自己组织的集市,吃上了久违的大牛肉串儿,手抓饼!是得有多想不开,跑到非洲来吃这些,和同学们吃吃喝喝,一位同学说和我一样会写程序,还留了我的email说要交流一下儿,那就别怪我带着他多写俩bug了……一眼相中了一副学生画的画儿,支持一下儿艺术工作者,直接买了下来,也算是小有收获……当然,让我最满意的地方,还是乌干达的啤酒,也不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