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_1《此生未完成》全书说了一个事情“只有活着有性命,才能奢谈人生。”道理简至谁都懂,只是若非亲临鬼门关,没几个能想的开吧。

回想这周和同事聊天,同事说,加班到凌晨3点。我好奇的问,加班的成果今天早上9点必须要么?答曰“不是。只是一气呵成更有效率。”那天我斗胆的做了回“过来人”,对其建议,还是多发展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吧。

之前和友人提及没有什么动力,工作、赚钱、买车、买房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友人答曰“我需要更大的生活压力。要我再买套房,每个月还贷就好了。”这种说法不置可否,或许并不适合我吧。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继续阅读

《塔利班》

塔利班《塔利班》用“酣读”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巴基斯坦战地记者探秘十余年阿富汗的经历深刻的揭露了一个事实:没有人去管阿富汗平民的死活,所谓口口声声的和平停火,不过是大国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将阿富汗争来夺去罢了。结果,利益没得到,惹上一身癞。表面上,阿富汗驻扎着本土的塔利班和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基地组织。实则暗潮涌动,塔利班与反塔联盟各有大国靠山,每个对立方还有自己的军阀派别争端。是为人,所以才会这么贪。

另一方面,本书作为科普也值得一读。书中介绍了基地组织,塔利班,原教旨主义,塔利班新型原教旨主义,瓦哈比主义等形形色色不为所知的武装力量,宗教派别,还有阿富汗的各路军阀。与此同时,也写出了沙特,美,俄,前苏联,伊朗,巴基斯坦以及中亚几国间的大国博弈。

《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_封面

《月亮和六便士》文中描述了一个半路出身不被别人认可的画家,放逐自己,追寻连自己都不确定是否存在的那片净土,那个精神层次。

文中的“我”以一个世俗之人的眼界,走访四面八方,贯穿了故事的始终。
“思特里克兰德”是书中的主人公,一个着魔的疯子,世人眼中的怪人,生时无名,死后成为一代大师。

“施特略夫”是一个圣人,甘愿忍受各种嘲笑,包括思特里克兰德的,仍然固执的宣称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天才,而他所言非虚。思特里克兰德占有了他的妻子,而他仍以艺术为最高原则,包容了一切。

思特里克兰德自私又痴迷,自私的是他完全不顾别人的想法,包括他最亲爱的女人和朋友。他彷佛生活在真空之中,痴迷于他这一世追逐的“美”,追逐的“魔”,追逐的“净土”。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失去了视力,反而看到了一切,做出了巨画,又付之一炬。

死后成名,他的画,他的精神,由三法郎翻番了万倍甚至十万倍。而人们谈论的仅仅是,真可惜,当时没买下他的一幅画。

继续阅读

《小脚女人》

小脚女人_封面

《小脚女人》生于清朝末期的小脚女人“三奶奶”经历了清末、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内战到解放到文革。没有文化的女人凭借着自己天生的“智”和“勇”帮助家族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险关。而她所说的话,颇具有讽刺意义。

比如“共产党好像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她始终想不明白的是谁来坐天下呢?坐了天下的穷人还是穷人么?是要把天下人都变穷?过去的穷人富了,新产生的穷人呢?再去打倒富人么?”

又如“坐在谈判桌上的人,永远不会替老百姓想,他们只替自己的领袖和政党卖命。”

清末的女人,能说出这些先知的话,是有大智慧。现在若再重复这些话,则就是废话。

继续阅读

折磨人的《印度三部曲》

img_2622.jpeg断断续续的,两年时间,终于疲惫的读完了《印度三部曲》。

《幽暗国度》作者写出了他自己世界中的带有其偏见的印度。

《受伤的文明》褒义词和贬义词,用来形容印度,都变成了中性词。

《百万叛变的今天》读这本书,一定要有十足的耐心!你要忍受作者跳跃得无边无际的段落。书中内容也异常繁杂,种姓,宗教,政治,经济等等无不涉足。文学修养尚未达到诺贝尔的层次,最后只好忍无可忍的速读完毕,读完感觉自己老了二十岁。

此书对于我的帮助是,又增加了几个对印度感兴趣的的地方。其次,除了疲惫,再无他感。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P372

印度_百万叛变的今天_P372“当每个人都在受苦,当交通那么麻烦,当没有人享受得到干净的水或空气,当没有人能出门散步。或许,城市就在这时候死亡了。”《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P372。

这描写印度的加尔各答的词语,如今可以非常方便的直接套用在中国的很多城市。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P242

印度三部曲_百万叛变的今天_P242“佩里雅尔提达尔作为甘地的对头,因为甘地,他才有了意义。”《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P242。

同理可得,警察因罪犯才有意义,上帝因有人赎罪才有意义,佛陀因凡夫需要渡化才有意义。所以“好人”与其憎恶“恶人”,不如去感谢“恶人”,否则“好人”的意义从何而来?

《沉思录》中的贪嗔痴。

沉思录

如果你做你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仿佛它是最后的行为,排除对理性命令的各种冷漠态度和强烈厌恶,排除私有虚伪、自爱和对给你的那一份的不满之情,你就将使自己得到解脱。你看到一个人只要把握多么少的东西就能过一种宁静的生活,就会像神的存在一样;因为就神灵来说,他们不会向注意这些事情的人要求更多的东西。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

原来,罗马帝国皇帝,也不赞成痴,以及痴生出的贪和嗔。

《浮生归宿》

浮生归宿_1灵魂之旅II《浮生归宿》。

结合第一本《灵魂之旅》来看,《灵》更像是主说论点,《浮》主讲论据。

文中最感兴趣的一点是:统一体。统一体创造新的灵魂,是许多个“一”。这让我想到了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灵魂世界的“一”与道家的一,在感觉上颇有些类似。二者结合来看,也许会是这样的,道创造了一。然后由一负责创造了天地人及万物(这些并不是由道创造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