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片云朵》

 

 

 

 

 

做一片云朵,去浪迹天涯。
昨日,飘到西方,看见了夕阳晚霞。 
明天,游至东方,沐浴着旭日朝阳。

风儿,给予我行走的力量。 
雨啊,是我的伙伴,
我的心情就是我的阴晴,不定。

人们看到我的样子,洁白无瑕。
迎着光的方向,我是五彩祥云。

我默默的行走,走过每一个角落,
见过各种的人,和他们的喜怒哀乐。
他们把自己装扮得,或是高大,或是缤纷,或是圣者,或是文绅。
却从不肯卸下,看到自己的本真。

我默默的行走,走过每一个角落,
见过各种的人,和他们的挥霍。
他们挥霍着,或是青春,或是金钱,或是信任,或是美色。
却从不肯挥霍,那生来自由的精神。

我默默的行走,走过每一个角落。
夜幕降临,已不见形形色色,
黑暗笼罩着我,内心更加清明。

我不属于这个世界,
也不属于任何空间。
我浪迹的步伐是天涯,
天涯也是我浪迹的步伐。

我就是自己的天涯。

《国学与人生》

《国学与人生》一书,以两条主线对国学的主要脉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一是文学脉络,四书五经。二是宗教脉络,儒释道。对于由儒家孔孟衍生出的墨、法、荀,还有朱熹和王阳明的学说也附带了对比性的介绍和分析。

跨越儒释道及各派学说,如下总结仍可作为现在修身齐家的帮助及准则:简以及道,明以悟性,弱以无为,仁以处世,义以行事,诚以发心,俭以至乐,知行合“一”以至圣。

继续阅读

《僧侣与哲学家》

《僧侣与哲学家》一书,可以作为对佛教有些感兴趣,又不那么确定的读者初步阅读。也可以作为“无神论”的读者以非神的角度来扩展。

父亲作为熟知西方哲学的代表,儿子作为佛教僧侣。双方展开了一场关于哲学、佛教与生命的意义的对话。全书父问子答,从科学研究到心灵探索,从佛教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到智慧、科学、政治、心理分析,从低到高的层面,使用了通俗的例子,来阐述了生命中寻找真相的意义。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字眼或概念,例如“无明”、“色亦是空”等,也形象生动的进行了解说。

全书以痛苦与快乐概括结尾,达到了高潮。痛苦,来源于对“自我”的执着。而快乐,就是放下“自我”之后的利他、爱和慈悲。

最后,作者又说,如果我们周围有人受苦,那么我们如何快乐?

继续阅读

站着赚钱。

多少人喊着着姜文的《让子弹飞》中的一句话:“站着把钱赚了”。

又有多少人被各种“现实的借口”压弯了腰?

赚钱很重要,钱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

道德更重要,道德可以解决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钱可以陪伴一时,用过即无。

德可以陪伴一世,乃至轮回,就有了德行业力。

至于赚钱与道德如何“平衡”,全凭悟性与缘分。

近朱者赤。

曾经关系很好的朋友,会在岁月的流动中,彼此都有着改变。可能会变得更近,也可能变得更远。这应该是进步或者退步,导致习惯和境界改变的缘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道不同,可以不相为谋。但还是要尊重彼此,尊重彼此的关系,以及缘分。

《心为身役》

《心为身役》作为一本日记和笔记形式的书出现,更多的是体现出“作者”本人的与自己对话的独白。包括矛盾、纠结、进步,总结等。

文中最后点明了,所谓笔记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现在的人,不在给别人写信,而是给自己写信。信的介质,就是笔记了。这或许就是笔记的价值,自我的倾诉、成长、总结、内省与回顾。

全书比较零散,但仍不乏一些精彩的句子,比如:“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思乡;是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的愿望。”又如:“写格言就是带上面具——鄙视的面具、优越的面具。”以及等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