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随作

冬雪

友人出上对,让我对下对。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老妪望夫泪黯淌,黄沙漫兵场。

友人道,上对李清照风格,下对怎么就辛弃疾了呢?

于是,逼出了我的一颗少女心。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佳人拨琴音阁荡,樱面含惆怅。

埃及,开罗机场安检扯淡记。

off_Eygpt埃及,开罗机场安检扯淡记。

过安检时,我把在黎巴嫩贝鲁特免税店买的东西和挎包放入传送带,然后自己通过安检门。这时,工作人员把我挡在了安检门内,笑眯眯的露出狡猾的眼神,做出数钱的手势。

我装傻,假装不知道是在要小费。他要看我口袋里的东西,我掏出来说是手机和护照。他又指着另外一个口袋,我说是钱包。他要打开看,这个时候想到了有经验的朋友提醒,钱不离手。我就打开钱包,和他保持距离给他看,然后还要看夹层,我给他看是硬币。他要我拿出来,好,我就拿出来看他能耍什么花样。

安检太野蛮了,伸手就要抢。幸好我早有防备,缩回手合上钱包。他还不死心,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还要看,我义正严辞的说:“要看的话,让我通过安检门给你看!”他还坚持,看我已经收起了钱包,他没辙了,拿了一个安检盒,竟然愤怒的说让我把手机、护照和钱包过安检。

最后通过安检,我把所有东西检查一遍,确认在被他纠缠时,传送带的东西没有被调虎离山计的丢失,然后,愤然离去!

埃及,再见!

黎巴嫩,卜舍里,纪伯伦故乡。

纪伯伦故居_17初访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故乡。黎巴嫩的Bchrri,是一个宁静的古老的村庄,村里到处是基督的影子,房屋盘山而建,无一例外的都是尖顶红瓦,透着一丝整齐的精致。在回程的路上看到整个村庄就是生活在云里雾里,在这里的人们,可能真的感觉,离上帝更近一些。

若说到了黎巴嫩,Baalbeck不得不去的话。那我到了黎巴嫩,纪伯伦的故居,是必须要走一遭的。第一次知道黎巴嫩,是小时候从CCTV的新闻联播中,那时的黎巴嫩正内战。第二次忆起黎巴嫩,就是前两年,偶然间读到的一本书《离别时,我的爱不曾旧老》。
当时只是被书名所吸引,打开一看,里面收集了纪伯伦散文诗,《先知》和《沙与沫》。读完之后,被纪伯伦深深的吸引,然后就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到这个诗人的故乡,去看一看。终于在两年后,成行。

纪伯伦是美籍的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纪伯伦,那就是可以和《道德箴言录》的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相提并论。拉罗什福科写出的“如果虚荣心不拉着德行一起走,德行走不了那么远。”与纪伯伦写出的“当她唱起颂歌时,却将它视作一种美德。”都赤裸裸的脱下了所有人的外衣。

往返路程7个小时,只为见一眼,已经逝去的,纪伯伦。

继续阅读

黎巴嫩纪伯伦故居,交通信息。

纪伯伦像黎巴嫩纪伯伦故居,交通实用信息。

首先,去这个地方我就头疼,地名的叫法太多!当地人在纸上给我写的是Bchare,公路上的路牌叫Bsharri,巴士车上写的是Bcharee,蓝房子的巴士站顶上写的是Bsharry,村中的牌子上是Bcharri,中文更是音译成不着调的卜舍里,其实,只要发音成“碧谁瑞”就好了。

到了黎巴嫩后,我一直在打听纪伯伦的故居怎么去,直到在比布鲁斯的一家银饰点,和店家聊起了我为什么来黎巴嫩,我说是因为纪伯伦和他的《先知》,店家立马对我赞赏有佳,他问我打算怎么去,我说我还不知道怎么去,但是我一定要去。于是乎,就有了店家给我写的英文和阿拉伯文双语版的求助贴士。

去程,我直接在安德利亚斯路边随手招了一辆小巴,把纸片给司机看,并且解释“碧谁瑞,Gibran House”,司机就让我上了车,一个多小时后,到了这个有路标的地方,就说让我往右边的岔口儿走,换巴士。不要相信路边的出租司机说没有巴士到Bchrri,就往岔路里面走大概五分钟,会看到一家CD店,可以在他家喝杯咖啡休息等车,因为,我等了40分钟!才来了一趟Beirut往返Bcharre的巴士,上车5000黎镑,一个半小时,到达!从停车的地方往上走,就是纪伯伦故居啦!

继续阅读

黎巴嫩大兵

黎巴嫩的检查点大兵在黎巴嫩去纪伯伦故居的路上,遇到了警察的检查点。检查点遇到无数,但上车挨个掏出证件检查还是第一次。

车上除了我都是中东面孔的人。这证件一掏,嚯,五花八门真热闹,有的和身份证差不多,有的是一张纸片,还有的一张纸折成四份,看的我都惊呆了。警察看了我的护照,问到“Chinese?”我回答是的,警察又说了句什么,我只好说Sorry I don't understand。警察无奈的过去了。

紧接着看我后面的人,从一个撑的大大的书包里,掏呀掏呀掏,我心想这不会是在掏枪吧?最后检查完了,警察把背在身后的枪,端了起来!我菊花一紧,这是要扫射的节奏啊!

继续阅读

黎巴嫩很安全。

Lebanon_Anjar黎巴嫩的Anjar古城,距离叙利亚不到10公里。

导游说,四年前,这里可以听到山那边的叙利亚的枪声,但现在这里很安全。导游还说,请把照片分享给你们的家人和朋友,并告诉他们黎巴嫩很安全,欢迎他们来。

中午吃饭时,一位外国大姐说,她的朋友得知她要去黎巴嫩,对她说只要买张单程票就好了,未必能回来。

不要相信你听到的,相信你看到的。不要相信你看到的,相信你的感觉。感觉对了,身随心动,世界天涯咫尺间,想去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