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

荒原狼_1 《荒原狼》讲述了在一战过后,利欲熏心可以生活得趾高气昂,而正派反而被视为异类。

荒原狼的故事似懂非懂,眼看着明白了什么,实际又什么都没明白。或许在日后,脑海中跃出荒原狼的一句话,就彻底的明白了。

荒原狼的时而为人,时而为狼的分裂,感觉它的一生都是在浊流中漂浮,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就变成了本来的面貌,变成了狼。一松手,又随波逐流的成为了人。

作者又将狼进行了神化,它说:“晶莹透亮的上苍之冰,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不懂有日夜时光,我们没有性别,没有长幼。你们的罪孽,你们的欢乐,你们的谋杀,你们的淫乐,我们看来只是一场闹剧。”

作者假借书中的酒吧舞女赫尔米娜之口,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因为赫尔米娜女扮男装之时,自称为赫尔曼,而作者的名字是“赫尔曼·黑塞”,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巧合。

赫尔米娜说:“我们不得不越过这么多的污泥浊水,经历这么多的荒唐蠢事才能回到家里!而且没有人指引我们,我们唯一的向导是乡愁。”

家之所在,就是神化的狼所说的没有性别、长幼、阴阳的的上苍之冰——神性空间,是每个有“缘”人修行的归处……

继续阅读

《周易》

周易_1

提及《周易》,初识无不认为其用于占卜、算命。实则其为揭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正因如此,也恰好可用于占算而已。

通读《周易》、《易传》及麻衣道者的《正易心法》注,唯觉麻衣道者看得最为透彻,其跳出彖、象、系辞等,讲解了八八六十四卦何来何去,并且批评了单纯玩味系辞等行为,视为肤浅。确实如此,卦本自有卦象,辞乃后人对卦象之释意,执着于卦辞,就疏忽了宇宙间本来的规律,颇有舍本逐末之嫌。

辞不可限制对本来规律探究的同时,又可对现世修行提供指导。卦辞大多围绕着两点而谈,“德”与“顺应”。再结合《道德经》来看,“德”可以呼应“上德不德,是以无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有德。”从最上层空间的无德层层败坏,到有德,到失德守仁,失仁守义,失义守礼,失礼守智,到现在社会的“仁义礼智信”皆失,唯只讲“诚信社会,诚实做人。”本应合乎规律的信,现今成为了需要苦苦追寻又拍手称赞的,再堕落下去,终将万劫不复。

提及了“信”,不得不说《道德箴言录》中的一句话,“我们按照我们的希望许以诺言,我们根据我们的畏惧信守诺言。”仅此一句,就透过了现如今“信”的表象,赤裸裸的揭露了现世的自私的本质。

回到“易”中,自觉依据六十四卦的卦象乃至六爻变动产生的变化,跳出“易”之外,而观其全“易”,方可“顺应”规律,乃至“无德”。

继续阅读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_1《资治通鉴》为宋朝后的统治者提供了“以史为鉴,知治之道”的一种学习。即便书中写出了国兴于为民、勤俭、廉洁,灭于自大、奢靡、暴政。但古往今来,无不是一朝朝的轮回。友人说此因是虽有前车之鉴,但历朝历代的世袭,忽略了一国之君是否有治国的能力,此时再以史为鉴也是徒劳。或许,从古至今至后万万年,国家和政党的命运都如生、住、破一样,必然发生,统治者的德行,也只能影响着过程的长短。

相较于国家这个太遥远的概念来讲,此类书倒不失为个人德行学习的好书,书中的忠奸善恶,因果报应,处世之道均现其妙。

再看一些古语今用,“明哲保身”本是看明了事情的发展,从而可以保全的大智慧。现今却组成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懦弱,贬义多于了褒义。

继续阅读

《荒野求生》

img_6433.jpg《荒野求生》三本书一口气读完。比起贝尔惊险的种种,更在意书中一些探险之外的故事。比如并非一个女士优先,一个轻声慢言就算是绅士,这充其量只是彬彬有礼而已,绅士或许是根植于心的一种态度。又如仁爱,付出,最后再大风大浪的探险,终归是要回家的。贝尔的荒野求生可以当作故事来看,人生的道路或平淡,或刺激,或其他,但仁,善,勇,谦等,则是道路上孜孜追求,并不断完善的。

继续阅读

《自私》

自私_1《自私》,极烂的一本书。从头至尾都在围绕着一个假定的观点表达:“每个人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去表达、去行动。即使有了利他的行为,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利己。”这个观点说得非常中肯,自私乃至尔虞我诈确实控制大多数人的思维。此书之烂点在于,作者犹如IS一般,在肯定自己观点的同时,全盘否定别人的观点。这与IS的宗教极端排他性无甚分别。例如,作者引评了《秘密》一书是厚颜无耻更上一层楼,殊不知《秘密》仅是讲解了宇宙的吸引力法则。书中也确实说出了一些的利己内幕,例如生产商故意减少生产品寿命,来提高其销量。作者宣扬自己的立场无可厚非,借由抨击来树立自己实不可取。谁又能保证,作者在写这本书的同时,有没有也是同样遵守着他所说的利己的游戏规则呢?总之,书可以看,书中的观点还要自己判断。

继续阅读

《云柯道人讲道集》

《云柯道人讲道集》_1《云柯道人讲道集》,今年化太岁之时,于白云观偶遇此书。遂习读,正所谓开卷有益,还是见得了一些道中之识。不过也正如书中所说,对于宗教,若仅习读而非实践,终究落得个门外汉。这大概也就是常说的“知行合一”,方得证果罢。《云柯道人讲道集》_2 《云柯道人讲道集》_3

《诗律》

诗律_1《诗律》讲解了古诗格律、用韵、对仗的规则及演变,同时也提及了音韵学的部分内容。读此书后,有一种庖丁解牛的感觉,看到一首古诗,除了诗风,诗意,更可以看到诗骨。

和友人笑谈,最初古诗严格遵守平仄格律。发现满足不了,就放宽了条件,古诗中一三五字平仄皆可,二四六字严格遵守格律。发现又满足不了内容的需要了,若二四六破坏规则出拗,则用一三五救拗。再发现救拗都救不了了,就开始耍流氓索性不救了。格律如此,对仗也如是。从最开始的名词、动词等词性相对要求严格,发展到后来的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可以了。一切都是立意为上。

书中对于古音今读的平仄发音差别也给出了一种便捷的辨识方法。不再需要查古韵书籍的各种韵部一一对照,而是根据现在拼音的声部和韵部即可推断古音,实为方便至极!

待闲时再整理书中的各种格律、用韵、对仗规则,以备玩味。

继续阅读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_1作为了解汉语音韵发展来说,是很不错的一本入门书籍。

书中从先秦到隋唐,到近代,到现代,对文字的“音”的变化,发展都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对“音”的发展趋势和各种韵部的演变也做了说明。

古时并非用拼音标注发音,而是用反切法来标注。比如“冬,都宗切。”“都”作上切取声母“d”,“宗”作下切取韵母“ong”,组合起来就是“dong”为“冬”的发音了。

若非语言学者,读完一遍,可能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对大体上的脉络多少都有了一些了解。可以根据兴趣再通过其他相关的书籍继续深入研究。

继续阅读

《情人》《乌发碧眼》

情人+乌发碧眼_1观看根据杜拉斯的《情人》拍成的电影是十余年前,阅读此书已是十余年后。这本译文经典系列将《情人》和《乌发碧眼》合二为一。这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描写“性”。

杜拉斯的作品晦涩难懂,《情人》还算是最具有可读性的。但我仍然看不懂,只是耐着性子的看下去,看完了。

阅读过半之后,抛开文学造诣、手法等等不谈。突然感觉到,杜拉斯的性格到底有多么纠结得不可言语(她将“性”描写得如此赤裸裸的同时,又叙述得如此隐秘),或是孤傲得不可一世(孜孜不倦的生产着如此不贴近读者的文字)。

在文中的最后,专门对杜拉斯的《情人》文学手法做了剖析,感觉受益匪浅。建议若阅读《情人》,先阅读下《人们为什么不怕杜拉斯了?》

继续阅读

《心会痛,才算长大》

心会痛,才算长大_1《心会痛,才算长大》抱着反鸡汤的态度去速读了一下。发现鸡汤不多,安利不少。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可以吸收一下。

书中对于“心会痛”解读的不错,当我们还会以他人的痛为痛时,痛就升华为可以洁净灵魂的悲悯。

另一点是"施与受均平等而快乐"。正如纪伯伦从受惠者角度所说:“至于受惠者,你们的确都是受施之人。请勿背负报恩的重负,以免给自己和施与者都置上枷锁。不如和施与者以及他们的馈赠一同飞翔。”

再读到书中的“暴力公益”,深有体会。以前在还算信任的公益平台捐赠,到后来其大张旗鼓的宣传捐赠结果,以捐款额为指标,之后还可以各人认领捐款多少。继而我主观狭隘的看到了其“鼓噪”的宣传,就放弃捐赠了。

不过公益平台对自己的定位尚还准确,仅仅是“公益”,而非“慈善”。话说回来,“在德行可以独立行走之前,被虚荣心拉着走。”也算是被动的成长吧。

 

宁静致远至于自己,尚未达到纪伯伦所说的“在未被提及时的体贴的施与,则更胜一筹。”的境界。现在,我倒是会在地铁站等某处,以双倍的价格,随喜的默默的买一副有需要的人的字画,然后一句加油,一走了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