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打破常规”与“墨守成规”。

“打破常规”与“墨守成规”,应该是两类人在某个维度的两种标签。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拒绝跟从,是我对这个行为简单的认知。墨守成规:划定界限,不跳出框框,循规蹈矩,是我对这个行为的浅显的理解。

而通常墨守成规的人会不会打破常规,或者打破常规的人会不会偶尔墨守成规?

我主观上想,是会的。因为,两个标签,是定义了两类人的通常做事的风格,而“破”与“守”更像是瞬间的行为。

从规律上讲,物极必反,所以他们必然出现相反方向的行为。

从心理上感觉,所谓的“破”与“守”,则更像是人们为自己的行为,所找的一些借口。

过马路永远是各种鸡汤文章用来举例的话题,不看交通灯指示的人比比皆是,我没有调查过,但是我相信,这里面这两类人全都有。而遵守交通指示的,也是这两类人全都有。

(以下的陈述,均代表以上这段假设成立的前提下,就姑且认为成立吧。)

那么,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民总是朝着利己的方向,去“打破常规”或“墨守成规”呢?

当他认为赶时间更重要一些,重要到他已经忽略自身的安全了,他就会去冲出去。当他认为安全更重要一些,即便是一个打破常规的人,他也会守这个交通法规。

思维跳跃一下,从这里又引申出来一个问题,是先有“行为”,还是先有“律法”。

我主观认为是先有行为的。没有行为,那么就没有为这个行为所定义的文字(或者标识,在远古没有文字只有图形的时候,实际已经有了律法)出来,那又何来的建立在这个行为的律法呢?

所以,《老子·第五十八章》中提到:“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当政策昏昏糊涂的时候,人民都是淳朴的;当政策特别严厉、法网恢恢的时候,人民则是狡诈的。

现如今,法律已经繁杂严密到,每个公民不清楚有多少条法律来。或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触犯了法律。

那么,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在这个层面上,也就更好理解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