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周易》,初识无不认为其用于占卜、算命。实则其为揭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正因如此,也恰好可用于占算而已。
通读《周易》、《易传》及麻衣道者的《正易心法》注,唯觉麻衣道者看得最为透彻,其跳出彖、象、系辞等,讲解了八八六十四卦何来何去,并且批评了单纯玩味系辞等行为,视为肤浅。确实如此,卦本自有卦象,辞乃后人对卦象之释意,执着于卦辞,就疏忽了宇宙间本来的规律,颇有舍本逐末之嫌。
辞不可限制对本来规律探究的同时,又可对现世修行提供指导。卦辞大多围绕着两点而谈,“德”与“顺应”。再结合《道德经》来看,“德”可以呼应“上德不德,是以无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有德。”从最上层空间的无德层层败坏,到有德,到失德守仁,失仁守义,失义守礼,失礼守智,到现在社会的“仁义礼智信”皆失,唯只讲“诚信社会,诚实做人。”本应合乎规律的信,现今成为了需要苦苦追寻又拍手称赞的,再堕落下去,终将万劫不复。
提及了“信”,不得不说《道德箴言录》中的一句话,“我们按照我们的希望许以诺言,我们根据我们的畏惧信守诺言。”仅此一句,就透过了现如今“信”的表象,赤裸裸的揭露了现世的自私的本质。
回到“易”中,自觉依据六十四卦的卦象乃至六爻变动产生的变化,跳出“易”之外,而观其全“易”,方可“顺应”规律,乃至“无德”。